昨天我媽在看《劍與玫瑰》01時,問了我一些書中的寓言,所以我想為了避免臉書與部落格乾枯……更正,是為了替有這類疑惑的讀者稍微解惑,所以就來開個不負責任莊子小教室!
 
(以本教室的內容去考國文卻沒拿到分,本教室是不會負責任的)

《莊子》是道家重要的經典,本書又名《南華經》,作者莊子本名莊周,戰國時代宋國人,嗜好是說奇幻故事與施展毒舌←這句話看起來像在開玩笑,但是我覺得是個中肯的批評(被國文老師揍)
 
附帶一提,道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老子也很毒舌,但是老子是一針見血,一擊就讓人再起不能的類型,莊子則是類似高端鄉民,會繞個圈子酸死人的人。
 
回到正題,雖然《莊子》在國文課中的存在感不高(相較於孔孟),不過它絕對是很值得一讀的書,為什麼?因為很有趣。
 
《莊子》一書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,而且這些寓言故事有一大半都是無視一般人的常理,完全可以說是奇幻故事。譬如下面這則:
 
北冥有魚,其名曰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;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雲。是鳥也,海運則將徙于南冥。南冥者,天池也。(《莊子˙逍遙遊》)
 
白話翻譯:北冥海有一魚叫做「鯤」。鯤非常非常的大隻,大到不知到有幾千里那麼大。鯤變成了一隻鳥,這隻鳥叫做「鵬」。鵬的背脊也同樣寬闊到不知道有幾千公里,當鵬拍翼飛行時,雙翼宛如覆蓋天空的白雲。而這隻鳥在海面起水波時,就咻一聲飛到了南冥,也就是天池。
 
幾千公里大的魚就夠不合理了,莊子還說這隻魚會變成一隻鳥;然後魚變鳥就算了,還拍一下翅膀就從南半球飛到北半球,根本莫名奇妙。
 
《莊子》中充滿這類無視邏輯與常識的故事,不過這絕對不是因為莊子邏輯壞掉或缺乏常識,相反的,他就是熟知邏輯與常識,才有辦法跳脫上述的束縛,寫出這些奇妙的故事。
 
個人認為,老莊道家和孔孟儒家最大的差別,就是孔孟儒家追求的「道」偏向人間的道德,所以會強調君臣父子等倫常,會要求修身治國齊天下之類對人類社會有好處的事;但是老莊道家不是,老莊道家強調的是偏自然的「道」,所以老子說: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」老天爺是一視同仁,將萬物都看成草紮的狗,不會特別對誰好對誰壞(換而言之,有天災時不是象徵有什麼惡魔降臨,有瑞象時也不是啥聖人出世)
 
而到了莊子的時候(老子是春秋時期的人,莊子是戰國),莊子除了承襲老子:「醒醒吧,老天爺才不會特別優待你!」的思想,又更進一步提醒眾人,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。
 
《莊子》中知名度最高的寓言「無用之用」就是個代表。
 
「無用之用」也是一則寓言故事,話說有一個木匠偶然發現一顆參天古木,他繞著這棵大樹走一圈,哀嘆這棵樹雖然長得又高又大還非常粗,但是樹幹彎彎曲曲沒辦法取直,內部又不夠結實難以支撐重物,是一顆沒有用的樹。
 
木匠在把這棵樹嫌的一無是處後,就回家睡覺了,結果他一躺下去就夢到古木,古木很火大的指責木匠對自己的批評,強調就是因為他不夠直又不夠實,才能活到變成神木,要不然老早被其他木匠砍掉了。
 
…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彎掉的能活比較久(極大誤)
 
咳,回到正題,「無用之用」強調的是,很多事情換著角度看,結果就會不一樣。對人類來說,又直又結實的樹才有用;但是對樹來說,又直又結實只會被人砍掉,彎彎曲曲還不結實才有用。
 
不要以為自己所見、所想、所知的就是一切,很多時候換個角度或跳脫自己的身分,才會發現其實世界不只有一個面向。
 
然後另外一則知名度比較低,但是後來與其他詩詞合體(誤)變成常用成語的寓言,也是在強調類似的事,這個成語是「沉魚落雁」,現在是用於描述某人長相美貌,但其實在《莊子》原文中完全不是這個意思XD
 
原文如下:毛嬙、麗姬,人之所美也;魚見之深入,鳥見之高飛,糜鹿見之決驟,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。(《莊子˙齊物論》)
 
白話翻譯:毛薔和麗姬是眾人公認的美女,但是魚見於下沉,鳥見鳥高飛,麋鹿看見就迅速烙跑,那麼這四者(眾人、魚、鳥、麋鹿)誰知道真正的美呢?
 
站在人的角度,毛薔麗姬是美女,但是對魚、鳥、麋鹿來說,這兩人醜到看都不想看。很多時候,自己以為好的以為美的,對動物甚至只要換個人,就不見得是美是好的。
 
(抬頭)上面好像沒有講到莊子毒舌的部分,這是我故意的,因為現在把毒舌的部分說出來了,下一回就沒東西寫啦!
 
以上,請期待下回《劍與玫瑰》不負責任莊子小教室 02 鵷鶵和鴞在搶什麼!
 
再次強調,本教室內容如和國文老師教學內容有出入,請與國文老師為主。《劍與玫瑰》不負責任莊子小教室,我們下回再見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.貓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