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由於作者大學時上過一些佛學課,所以以下會涉及一些佛教的觀點,但又因為作者去上課的原因不太正當(會去上是因為教授很萌<=喂),外加畢業若干年後就沒繼續進修,所以如有錯誤還請見諒)

今天終於進戲院看完少年少年Pi的奇幻漂流,雖然在前排小鬼與小鬼的媽媽全場亂動(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周一十一點半的場次會有國小生?),外加本人開場一小時後開始經痛之下,不能說有很好地觀影經驗,但是本片還是給我很多討論的地方。


(一)兩個故事

本片被討論最多的就是兩個故事的問題,哪個故事是真的哪個故事是假的?這個場景是哪個片段的暗喻?這類討論是本片迷人的元素之一,而在眾多心得中也有許多論證,因為講不過別人所以就不針對這點討論了(喂)

我先說一下,我是選第一個故事──那個有動物有荒島的故事──的人,但是我並不因此認為第二個故事是假的,相反的,我認為第二個故事也是真的。

這個說法聽起來既矛盾又詭異,不過假如以創作者與類似心理測驗選項的看法,要說兩者皆真也未嘗不可能。

以創作者個觀點,我相信當原作者與李安在處理這個故事時,他們都是以『假設動物(人類)故事為真』為前提下去創作,所以當救生艇靠岸時上頭沒有人骨(證明動物故事是假的),也沒有動物骨頭或食人島土產(證明人類故事是假的)。

在電影中、小說裡,動物故事和人類故事都沒有留下確切證據,觀眾們只能透過Pi的敘述和自己的想像力去推測何者為真,兩篇故事中的人物動物都是確實存在的(船上有水手也有動物),食人島沒有科學根據證明它存在,可是也沒有證據證明它不存在(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類不知道的動植物和地方),一切都是模糊、充滿可能與假設,所以說哪個故事是真的都能通。

而就心理測驗的選項來說,心理測驗中常常出現一種題型是給測驗者一個假設,然後就這個假設設定若干情境,測驗者會就自己的喜好性格選擇其中之一,但是這個選擇不會否定其他選項的真實性。

當然,戲劇小說和心理測驗不一樣,心理測驗是假設性問題,戲劇小說背後藏著作者心中真正的企圖,而我個人大膽猜測本片、本書中的企圖不是探究哪個故事是真的,是探究讀者相信什麼。

Pi在記者回答:「我喜歡有動物的故事。」後,回答:「所以你相信神。」為什麼Pi會這麼說呢?我覺得這不是因為Pi在動物故事中喊了好幾次神(還有人類故事血腥得沒有神存在的痕跡),而是記者是能相信經驗外事物的人。

神是人類經驗外的存在,無法以人類的眼界、法則和思考肚量的存在(像是大黑天一張口就是一個世界),沒辦法用人類的標準去測量或推算祂是否存在,所以在宗教中才有那麼多儀式或觀想、禱告、冥想之類的功課,因為神是個難以言傳的東西(類似老子的道可道,非常道)。

神存不存在和動物故事成不成立很相像,如果人碰過神,那麼不用講他就會相信有神;如果人真的和老虎一起飄流兩百多天,那麼不用想也知道他會相信動物故事是真的。

偏偏大多數的人都沒碰過神,也沒遇上船難與老虎,而在動物故事之外又有一個符合我們的經驗的人類故事(雖然大多數人也沒吃過人和殺過人,但是新聞記錄片上都有人吃人和人殺人的報導與紀錄),這種情況下選人類故事似乎是個符合理性的決定。

可是合理的事就是真實的事嗎?有句話說人生比戲劇更誇張,且嚴格說起來今天合理或不合理的事,過個三五年可能就變成合情合理或不合情不合理的事,這世界上有太多人尚未理解甚至不能理解的事物。

因此我選擇動物故事,我接受一個男孩和一隻老虎一起飄流兩百多天,中途還碰到一座食人島的故事是有可能的,因為這個世界是如此遼闊與未知。


(二)食人島

除了兩個故事外,食人島也是個熱門的景點……更正,是討論點。

比較驚悚的論點是認為食人島是暗示屍體,上頭的可愛小動物是一點也不可愛的蛆,在假設人類故事為真的前提下,這個論點相當有震撼力。

我想提出一個比較沒這麼有震撼力的思考方向,我認為食人島既是人也是慾望的象徵。

乍看之下,食人島是個安全、有吃有喝還有蠢蠢小動物的好地方,然而當訪客掉以輕心後,它就會將來者拆吃入腹(小說中食人島不只水會吞人,入夜後連土地都會吞人,所以動物們才會通通爬到樹上);以佛家的角度,慾望也是類似的存在,它用滿足、快樂之類的面貌偽裝,讓人們不知不覺的餵養它們,但是越是滿足慾望慾望就擴張的越大,最後驅使人們做出超出自己負荷的事而導致滅亡,這個過程就像強酸腐蝕生物一樣,是一層一層循序漸進的。

說完慾望後來說人,食人島是人的象徵幾乎算明示而非暗示,只是我覺得它不是指死掉的人,而只是指『人』。

讓我這麼想的是蓮花的意象。蓮花在片中出現至少兩次,第一次是Pi在詢問他的小女友舞蹈手勢時,在聽到小女友說那個手勢是蓮花之後說:「所以蓮花藏在森林裡?」;另一次則是他在食人島中發現牙齒的時候,那顆牙齒包在一個很像蓮花的果實中。

蓮花在佛教中常常象徵佛,而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,只是佛性被慾望和總總壞習慣所掩蓋無法發揚,可是只要人能找出自己的佛性,那麼就能成佛解脫。

Pi在一個看似安逸時則危險的人形島上摘下一個蓮花似的東西,這個蓮花似的東西裡包著一顆牙齒,他在看到牙齒後驚覺這座島的恐怖,就像人只有在挖掘出自己的佛性後,才能看穿慾望的偽裝,為自己做出真正的決定。

(佛教認為基於慾望所做出的決定並非人真正的自主)

人形島是人,人可能是吃人的人,也可能是成佛的人。


(三)三個宗教

本片中有三個宗教,分別是伊斯蘭教、印度教和天主教,說實在的我對三個宗教都沒什麼認識,但是就片中對三個宗教的演出,我有一些想說的。

我認為這三個宗教是讓Pi不絕望的一個原因。印度教中有數不清的神,Pi說因為有這麼多神所以我們總能找到一個懺悔(這部份是小說中的描述,電影好像不同);天主教的神父無論Pi說什麼都回答:「因為神愛世人」;伊斯蘭教的朝拜讓Pi覺得一張毯子就能是一個聖殿。

將場景套到Pi的漂流之旅上,印度教中有數不清的神,他總能找到一名來祈求;天主教的神永遠愛著人類,所以他可以告訴自己一定有神愛自己;伊斯蘭教的聖殿可以是清真寺也可以是張毯子,在海上當然也能換成一張防水布(Pi在暴風雨中的膜拜動作和伊斯蘭教的朝拜動作有點像)

沒有比絕望殺傷力更大的東西,尤其對一個面對茫茫大海又孤身一人的漂流者,他無可依靠無可傾訴,只能對著神說話與祈禱。

我相信在大多數的計算、推論中,Pi飄成乾屍的機率都比飄到岸邊高,而且說不定自盡還會死的比較輕鬆,那麼他拿什麼說服自己撐下去?神。

因為有神,所以有不思義的事情,所以他能相信自己有獲救的可能。


(四)理查˙派克

最後來談談重要的老虎,以一個貓奴的角度來說老虎好可愛啊(被咬殺)

理查˙派克是Pi重要的旅行伙伴與障礙,牠促使Pi有活下去的目的,也讓Pi得到最起碼的陪伴,但是在故事最後牠頭也不回的走了。

為什麼?當然以純動物的角度可以簡單說牠餓了牠渴了牠想上廁所你們別吵……但是這樣就不有趣了,所以這邊不用這個角度。

我覺得理查˙派克有兩個代表,一個是野性或獸性。如果沒有理查˙派克,Pi可能沒辦法輕易殺魚(Pi和媽媽都吃素),也不會從一個普通青少年進化成海上求生達人。

人類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,長久的歷史演變讓我們可以藉由社交、經濟活動換取生活所需,不過也因此失去求生或獵食的本能,理查˙派克當著Pi的面示範了好幾次,用牠的利爪告訴Pi什麼是殺戮,以及大自然有多危險。

而當Pi回歸人類社會,這股野性就不是優勢而是問題,所以牠頭也不回的離開,人類回歸人類的世界,老虎回到自己的叢林裡。

理查˙派克的第二個代表我覺得是神派來的使者。

大家可能聽過一個笑話,有個信教的人碰到水災躲在自家屋頂,警察開著直昇機經過他頭頂要救他,他說:「神會救我」拒絕了;原住民划木筏經過他的屋子要救他,他也說:「神會救我」不上木筏。最後他不幸升天見到神,火大的問神為什麼不救他,神說:「我派了警察和原住民過去,是你自己拒絕。」

笑話中的神派來的是警察和原住民,電影中的神則是理查˙派克(而對理查˙派克而言神派來的是Pi),祂給Pi考驗,但是也給Pi度過考驗的助力──理查˙派克,用佛教的話來說就是:「這是要讓你修行。」而當這個考驗結束了,理查˙派克沒有理由再跟著Pi,所以牠頭也不回的走了。

佛家說緣起緣滅,理查˙派克唐突的來了,又唐突的走了,而會匆匆來去的不只理查˙派克,因此成年的Pi說:「人生就是不斷失去,但是最遺憾的是我從沒好好道別。」很多人事物在離去時是不會主動說再見的。


(五)結語

照理來說,我應該在結尾給影片打個分數,可是在外有小鬼和小鬼他媽亂動,內又生理期痛下我無法客觀打分數下,就不打分數了。

總體而言,Pi是一個能讓人想很多的片,所以適合常常想太多或喜歡想太多的觀眾,反之不想動腦的人大概就不適合看(譬如十二歲以下的小朋友,拜託各位家長,除非你們的小孩有坐著不動兩小時的定力,別帶他們來看這片,當我看到一半發現斜前方的小鬼高舉雙手伸懶腰時,我整個人都理查˙派克了)。

而看之前要不要去找原作呢?可以去找也可以不找,因為本片中可以思考的點太多,不會因為先被劇透就覺得無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.貓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